公務人員保險怎麼買?給第一次買保險的你(概念篇)
原先並不認為保險是必須,直到查詢相關資料後,有些想法上的轉變,保險是保無法承擔的風險,衡量風險,會依年齡、職業、資產、個性等而有所不同。
概念篇是建立如何正確看待保險,在商品篇會提及個人保單規劃的考量。
Contents
保險基本概念
保險的功能是轉嫁風險
為防範意外或疾病衍生的經濟議題,會有二重規劃,第一重是人人皆有的社會保險(全民健康保險、公教人員保險/勞工保險/國民年金),第二重是自由選擇的個人儲蓄、商業保險。
保險是保無法承擔的風險,如果風險都可以承擔(風險自留),那商業保險就不是必要,現金(個人儲蓄)絕對比保險更好用。
但相反,如果是資產不足的人,生病就會去掉資產一半,身為家中主要甚至是唯一經濟來源,就需要透過保險轉嫁風險,盡可能用低保費獲得高保障,減少保險開銷,利用省下的金錢投資理財增加資產,盡快朝向下一個資產階級。
在還沒有充分了解保險和投資的意義和風險之下,項目越單純越好,也就是說,保險歸保險,儲蓄歸儲蓄,投資歸投資,而不是一個保單同時兼具保險、儲蓄、投資的功能,但保險、儲蓄、投資效益都很差。
保大不保小,保近不保遠
保險是保無法承擔的風險,何謂無法承擔的風險,是指一旦發生對於資產損失幅度大,舉例來說,家中主要經濟來源死亡、失能需長期有人照顧等,這樣的風險適合用保險來轉嫁。
至於某個特定器官保險,像牙齒險、眼睛險等,理賠範圍小且保費通常也不便宜,這類特定器官保險可部分以醫療實支實付(理賠範圍較廣)轉嫁,或是個人儲蓄支應。
保險理賠涵蓋範圍越大越好,一張保單可以有多個項目,而不是一個項目就需要一張保單,牙齒保牙齒險、眼睛保眼睛險,想想人體有多少器官可以保,投保後保費負擔可不可以承受。
研究過程還會看到重大傷病、重大疾病、嚴重特定傷病及精選傷病險等名字很像的保險商品,建議選擇範圍最大的重大傷病、嚴重特定傷病及精選傷病險需要完全符合契約條款、重大疾病為七項,因此選重大傷病才能獲得最廣的保障。
風險程度越大、損失幅度越大、保險理賠範圍越大、近年可能會發生的風險,越優先考慮,其餘保險就看個人需求和財力,但我認為基本保障外的多餘預算,拿去投資、理財或定期健康檢查更好。
瞭解保單內容
就像品牌迷思,保險也會有大公司迷思,認為越大的公司理賠越乾脆,確實某些年資久的保險業務對於自家產品的瞭解 程度,在爭取理賠時會更有方法,但保險商品本身才是重點。
保險會不會理賠,不是看業務員也不是看保險公司,是看保單條款內容,會賠就是會賠,不會賠就是不會賠,就算通融理賠但能用幾次,保單條款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投保前,一定要花時間看過保單條款。
舉例來說,一樣是續保,定期險像是一年期、五年期等一段期間,保證續保就非常重要,避免頻繁理賠或身體有狀況後,保險公司拒絕繼續承保,自動續保指的是繳交保費後會續約但不保證續保,因此,定期險務必選擇保單條款有「保證續保」。
換一個例子,重大傷病、嚴重特定傷病、重大疾病、精選傷病這四個名字非常相似,但保障範圍卻不同,範圍最大的是重大傷病,想要保重大傷病卻保成重大疾病,就算每年支付高昂保費,沒有在保單條款範圍內,便難以申請理賠。
保費預算怎麼抓?月繳、季繳、年繳哪個好?
保費隨職業年紀風險變動
保險是保無法承擔的風險,風險是需要成本(金錢)做轉嫁,這個成本就是保費,而保費會隨職業類別、年紀和風險發生機率變動。
意外險和醫療險會看職業等級,職業類別依危險程度分為六類,考行政類科的公務員多為內勤屬於第一類,保費最低,危險程度越高保費越高,部分職業為拒保類,如果工作轉換導致職業類別變更,需通知保險公司並補繳保費。
此外的保險多是看年齡,罐頭保單的年繳保費約為年紀*1,000元,適用出社會至35歲成人,而隨著年紀增長,生病、失能和死亡等風險越高,因此,自然費率會隨著年齡越高保費越貴,而平準費率則是將保費攤提到各年齡層。
除了考量保費,保險商品的種類和保障額度,會隨著個人需求和資產變動,舉例來說,壽險通常包含身故和完全失能理賠,如果希望過世後能夠留給家人1,000萬元,現有資產400萬,保險額度就會選600萬,工作幾年後資產提高到800萬,保障額度就能調降為200萬。
因此,保險業務員常講保險的雙十原則,即保障額度為年收入十倍,保費支出則不超過年收入的十分之一,我認為不正確。
保險繳費期別怎麼選
保費繳納,可以的話優先選擇年繳。
年繳的保費最便宜,使用帳戶扣款通常會有保費折扣,使用信用卡就是依 發卡公司回饋,最重要的是,不要規劃自己沒辦法繳納的保險。
推薦年繳的另外一個原因,是選擇不同期別繳費會影響催告方式。
保險法第116條及人壽保險單示範條款第5條有關第二期以後保險費的交付:「年繳或半年繳者,自催告到達翌日起○○日(不得低於三十日)內為寬限期間;月繳或季繳者,則不另為催告,自保險單所載交付日期之翌日起○○日(不得低於三十日)為寬限期間。」
因此,年繳或半年繳保費逾期未繳,保險公司會寄催告通知書,其他繳費期別則不進行催告,寬限期後保險效力停止。
停止效力超過一段時間,如果身體有重大狀況,保險公司可以拒絕回復效力。
低保費獲得高保障
轉嫁風險需要成本
為了有本金累積資產,盡可能以最少保費獲取足夠保障。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繳了保費,沒有用到很浪費,所以要還本、分紅或投資型等,在沒有做足功課深入研究前,還是建議回歸基本原則,保險歸保險,儲蓄歸儲蓄,投資歸投資。
舉例來說,為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降低死亡率,於是每 年安排健檢,當健檢報告一切正常,通常反應會是:「幸好沒事。」,而不是:「天啊!我怎麼沒得病,好浪費健檢費用,早知道就不做檢查了。」。
保險其實也是風險管理策略之一,當保險沒有用到,其實應該是慶幸當年度沒有發生狀況需要用到保險,而不是覺得浪費保險費用,早知道就不買保險了。
當把保險只是看做轉嫁風險的工具,就不會有保費浪費的想法,風險是需要成本(金錢)做轉嫁,風險不一定會發生,發生剛好用到保險,沒有發生更好,轉念繳納保費是幫助到其他有需要的家庭。
定期險優於終身險
降低保費,優先選擇定期險而非終身險。
購買終身險是有特定目的,像終身壽險有財富傳承功能,也常作為保險主約使用,在資產累積階段,建議規劃附約以定期險為主。
終身險的保費比較貴,規劃身故100萬額度的終身壽險,但因為通貨膨脹,現在的100萬和20年後的100萬是不一樣的價值,終身險的問題是保費負擔大但通膨之下使得保障遞減,且終身險幾乎沒有調整的彈性。
定期險因為保障一段期間,所以解約成本比終身險還小,多採自然費率,也常被說隨著年紀增長保費越來越貴,老年醫療費用沒有保險可以理賠。
來看保險松鼠快易懂貼文,興農人壽愛家終身醫療保險附約計劃B,民國95年停售當年以55歲投保,110年繳完終身保費(70歲),113年為73歲,老年醫療花費高昂,下表的保險給付內容其保障足夠嗎?假設自己現在為73歲,拿不拿得出這些錢?
有些父母會希望留給孩子最好的一切,於是趁孩子年紀小終身險保費相對便宜時幫忙繳保費,可越年輕買終身險,雖然保費相對便宜,但其實保障在老年時越不足。
同樣以興農人壽愛家終身醫療保險附約計劃B為例,民國88年發售當年以0歲投保,103年繳完終身保費(15歲),113年為25歲,從25歲至過世前,下表的保險給付內容,其保障是心中所預期的嗎?
愛家終身醫療保險附約計劃B給付項目 | 給付金額 |
---|---|
住院醫療日額保險金(每日) | 100元 |
出院療養日額保險金(每日) | 50元 |
住院前後門診保險金(每日) | 50元 |
加護病房日額保險金(每日) | 300元 |
急診費用保險金(每次) | 50元 |
救護車費用保險金(每次) | 200元 |
長期住院日額保險金(每日) | 100元 |
燒燙傷看護日額保險金(每日) | 300元 |
重大手術保險金(每次) | 6,000元 |
重大手術看護保險金(每次) | 2,000元 |
累積資產為目標
定期險多採自然費率,也就是隨著年紀增長,保費越來越貴,這其實是因為考量年齡和風險發生機率,並不是因為通膨,也不是因為個人體況或是否曾經理賠,而使保費變得越來越貴。
以31歲投保一年期定期壽險300萬額度,保費為1,320元,10年後有另一個人在31歲時,買了同一張一年期定期壽險300萬額度,保費一樣會是1,320元,保費的增加是因為損率而不是因為通膨,換句話說,當特定保單損率過高的情形下,保費可能會調高,就算是平準式費率也有可能調整。
終身險保障不足,定期險保障只到75至85歲左右,老年的醫療費用支出到底該怎麼辦?
我認為答案是依靠個人資產,透過投保定期險省下的錢(相較於終身險)去做投資,投資不限於黃金、股票、房地產等,投資自己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初普考再考高考、增加技能發展副業、專注工作陞遷加薪,都是增加資產的方式。
老年時以資產,而非保險轉嫁風險。
個人資產比起保險更好運用,保險公司不理賠的狀況,有興趣的人可以至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評議決定書查詢系統,以擔心的疾病名稱作為關鍵字去查詢。
罐頭保單與既有保單
誰適合罐頭保單
第一次規劃保單,因為保險商品眾多,不知從何下手。
非常感謝松鼠(wayn2008)在PTT上的文章-[心得] 2022年成人罐頭保單,從眾多保險商品中列出低保費高保障的組合,年繳保費約為年紀*1000元。
建議先從2024年成人罐頭保單挑出想要的組合,再依自己的狀況調整保障額度,主約通常用保額最低的終身壽險去搭配定期險附約,定期險彈性大,解約損失成本小,適合初次買保險且保費預算有限的人。
松鼠(wayn2008)有說明,適合成人罐頭保單的人需要「同時符合」以下五個條件:
一、年齡介於出社會至35歲成人。
二、無任何體況(標準體)。
三、初次規劃(無既有保單)。
四、職業等級不超過四。
五、投保後請認真研究保險,了解自身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