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助人工作這條路

社工.自我探索.公職

2024年工作回顧,基層第一線大小事

2024年工作回顧,基層第一線大小事

調回家鄉公所已一年半,從社政跳到民政也一年半,每個公所業務分工不盡相同。

因為單位是鄉下小公所,所以一人會包辦多項業務,同時為最基層第一線面對民眾的單位,同事之間常彼此交流工作辦理情形。

無限迴圈的對話

相較於在地方政府社會局處從早到晚沒有停過的電話,同一時間會有數通電話同時撥入,常需要一心二用邊講電話邊處理手頭上的急件,剛調回來家鄉公所,不太習慣電話變少,辦公室很安靜,可以把同事講話聽得一清二楚。

最喜歡偷聽的還是社會課同事和民眾的對話,畢竟是曾經做過的業務,年底剛好是社福總清查,福利身分沒過的民眾會陸續來到公所詢問申復,某天,補助沒過的民眾來到了公所。

民眾:我補助有過嗎?

同事:沒有,你的財產太多。

民眾:我什麼都沒有,只有錢,但給小孩了。

同事:那你跟小孩拿錢。

民眾:那我補助有過嗎?

同事:沒有。

民眾:為什麼?

剛調回家鄉時,台語不太行,完全不會講就算了,連聽都有困難,最一開始主管用台語交辦工作,直接滿臉問號,一年半之後,日常對話已沒有問題,掛掉電話,對面同事還會站起來驚訝地說:「你台語真的進步很多。」,學語言最快的方式還是改變身處環境。

果然,辦公室同事都在注意別人講話,不過,原本聽不太懂的同事與民眾對話,聽懂之後還是滿臉問號。

我家要叫什麼路

房價熱,連鄉下也開始蓋新房子,有時候都覺得這麼偏僻的地方,沒有資源沒有就業機會,講白點就是鳥不生蛋只有本地人才會待的地方,這些新房子到底要賣給誰

沒想到,整排的連棟透天厝賣的還不錯,而且不少是本地人買下。

入住之後,住戶開始嘰嘰喳喳討論這條路的名字,打來詢問道路命名要找哪一位承辦,才知道這也是公所的業務。

同事開了幾次會討論,還是有人不滿意路名,雖然我覺得全聯路很棒,轉角就有一間全聯,好記方便報路給親朋好友,但馬上就被打槍了。

沒有共識的狀況下,建議同事把整排房子買下來就沒有這個問題,又被同事打槍:如果有財力整排買下來,幹嘛在這裡當公務員。

想想,能用錢解決的事情其實挺多的。

圖書館館員代班

有一陣子,鄉下圖書館缺人缺的很恐怖,編制只有一名館長和幾名臨時人員,結果臨時人員找不到,最後連館長都辭職,到底是因為鄉下不好找人,還是因為圖書館業務太難做,真相其實是兩個原因都有。

圖書館六日開館,臨時人員受限於勞基法沒辦法排班,於是課內正式人員輪流一日假日圖書館館員代班。

除了櫃台業務圖書證嗶嗶借還書、核對通閱(跨館借書)書籍、活動現場報名受理等,圖書館活動很多,所以要在沒有讀者時趕快處理行政庶務,像活動辦理簽辦核銷、圖書採購管理、人員徵才調排班等。

因為經費有限,關館後環境打掃清潔也是館員的工作,聽同事說廁所垃圾桶還出現過用過的保險套,圖書館真是個多功能場所。

以前課內更缺人的時候,還有村里幹事一日代班。

民眾每天到村里辦公處都是不同的村里幹事,今天講的事情,明天換一個村里幹事又要重新再講一遍,沒有廣播經驗的同事不小心講得太大聲,還被民眾陳情家裡養的雞仔被嚇死。

歌唱比賽展食量

歌唱比賽是鄉下長輩的最愛,報名歌單列出來,九成九都是沒有聽過的台語歌,還有日文歌。

報名參賽者幾乎都是每年固定班底,抽籤順序時,同事如數家珍著誰很會唱歌,誰是上一次的冠軍,誰的招牌歌曲又是什麼,希望長輩們每年都身體健康,中氣十足地參賽。

有些參賽者看起來不慌不亂,結果遞下來的麥克風整隻都是濕的,有些參賽者看起來就是走在路邊會隨手打招呼的大哥大姊,一開口讓主持人都嚇一跳頻頻對工作人員暗示很好聽,觀眾聽到第一句嚇到趕快拿手機出來錄。

舞台組的工作能用最近的距離欣賞表演,於是想像自己是評審,跟著在表演名單上打分數評比,自認有欣賞的眼光,前三名有中,但後面名次一個也沒中,看來是參賽者表現太優異。

遞麥克風走來走去運動量大,看著一般體型的同事倉促啃完一個便當又一口氣吃了三個麵包和一杯手搖飲,和參賽者相同,真是人不可貌相。

哎啊不小心上報

公所民政課活動雖然沒有以前在社會局處多,但相較其他課室還是算多。

某次辦理照片徵集活動,雖然只是一個小規模靜態展覽的前置作業,還是敲了長官的時間,擬定流程邀請貴賓,最後不免俗地一定要大合照。

就定位準備擺拍之際,忽然首長叫了我的名字,就這樣和首長站到了同一排,咦?咦?咦?我只是一個小小承辦人?

想著和以往在地方政府差不多,即使有機會和首長同框入鏡,頂多也只是在公部門官網最新消息發布新聞稿,最多就是沒什麼流量的網路新聞。

結果隔天,主管說我上報了,然後開始有民眾拿著有我在上面的報紙,詢問要如何提供照片,版面還不小,同事也紛紛告訴我上報的訊息,順便感嘆一下可以把我本人拍得比旁邊的課長還胖真是不可思議。

比起把我拍胖,還是覺得上報更不可思議,馬上把報紙掃描留念。

燙手山芋不好做

剛商調回家鄉公所,就接了一個滿棘手的案件,歷時五年沒有任何進度,招標流標民眾陳情反對,招標採購執行是這個案子中相對單純的部分,困難在涉及土地使用分區和地方反對

重點政策加上管考,每週定期報告最新狀況,然後再被催促進度。

除了平時第一線接受附近居住民眾的陳情和處理,另外開了地方說明會,和民意代表、村里長、村里民面對面溝通協調,還要阻止首長時不時要脫口而出但難以達成的承諾。

這個案件後來也有上新聞,不過是負面新聞。

一邊接受檢調、審計和政風調查監督,一邊持續推進著業務,耗時一年半拿到核定函那一刻,真的是迫不及待向同事們分享這個好消息,有種終於等到開花結果的感動,雖然案件還沒完結。

因為這個案件,商調第一年考績拿甲。

加班時數破百起

我很不喜歡加班,非常非常不喜歡,我上班認真投入就是為了準時下班,但去年的加班時數有破百,主要是因為假日活動多,加上課室人員少,颱風輪值頻率高,颱風一來就要做好心理準備晚上在公所待命。

比這更慘的單位多的是,但就是不喜歡也不鼓勵加班文化

上一次加班時數破百是在初任公職,業務上手後就未發生,待在地方政府社會局處的那四年,因為人員穩定沒有人事異動,大家各司其職分攤業務,加班時數其實沒有傳聞誇張,可一旦開始人員異動就很慘。

人員補不齊會有連鎖效應,一個人異動,其他同事代理業務負荷不來也異動,剩下同事代理更多業務,偏偏職代薪水低期間短不好找人,商調補人又耗時漫長,最後報考試缺結果新人來了兩天嫌薪水低業務重離職,真的會想哭。

課室內缺人已經維持好長一段時間,希望接下來的商調徵才和初等考放榜,可以順利補到人。

新年休假新目標

從任公職至今主管年紀約介於50至65歲之間,常常聽主管們說著公務員的好,可對於我來說,雖然喜歡辦業務有成就感,主管同事也好相處,但對於公務員身分沒有職業認同,對外我還會感到有些自卑。

不得不承認,現在的公職體系沒有以前吸引人。

2025年是我公務生涯第十年,從1月1日開始休假跳到28天,一直以來都只有休10天強制休假天數,不奢求28天全部休完,今年的目標想休至少18天,如果可以希望把所有的加班補休都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