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助人工作這條路

社工.自我探索.公職

兒少、婦女、老人、身障,誰是你最關心的對象?

兒少、婦女、老人、身障,誰是你最關心的對象?

社會局處以兒少、婦女、老人、身障等對象為主業務大同小異,救助、社區、人團、保護、志願等服務為主,性質差異比較大。

選擇喜歡的社福領域

以對象為主的業務工作內容大同小異,以服務為主的像救助、社區、人團、保護、志願等,工作性質差異就比較大,除了保護性和脆家比較有可能純做個案外,其他業務都多少有行政文書。

在社福領域工作,選擇喜歡的領域是決定能否做得長久的關鍵

怎麼判斷喜歡什麼領域?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問問自己關心什麼

我關心兒少發展,因為他們就是過去的我,所以希望給兒少對於未來的想像和期待;我關心不同性別在社會框架下的弱勢,以及身邊周遭朋友因不同性傾向在社會上遭遇的挫折。

所以我做兒少和性平業務會樂在其中,不斷有新想法想要嘗試和添加到業務裡,因為想讓關心的族群擁有更友善的環境,從自身去做出改變,當工作被賦予了意義,上班的每一天便充滿了動力。

相反地,做身障、老人、社區、救助等業務會覺得度日如年,機械式地完成工作,不是說這些領域不好,沒有好與壞,只有適不適合自己。

如果一開始分發或錄取的單位,不是自己關心的領域,也沒關係,也許做了會發現意外投入,但也有可能還是毫無反應。

並不是一開始就知道喜歡什麼領域,經歷過兒少安置機構和身障機構,換過許多業務才漸漸確定,有些服務對象和業務內容,因為原生家庭、生活經歷和年齡等因素,現階段難以產生共鳴。

考上公務員後就是每天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對我而言,這個職業不只是為了穩定,渴望在工作中學習更多,期待工作能帶來成就感。

只想做例行性工作?那樣也很好,沒有對與錯,釐清自己想要什麼才是最重要

倡議、宣導和教育訓練-價值型工作

除了婦女以外,兒少、身障、老人都有母法規範什麼應該做,限制什麼不能做,分別是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老人福利法

當剛接業務暈頭轉向不知道從何開始辦理業務時,從母法規定的內容開始做起,例如定期辦理服務對象生活需求調查及分析、召開委員會、必要時提供協助或保護、辦理教育訓練、提供福利及保護措施等。

政策理念依服務對象的不同,有兒童權利公約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高齡社會白皮書性別平等政策綱領等,透過倡議讓社會更瞭解某些服務對象的福利與權益

因此,會在法規的限制下,融合政策理念,以生活需求調查數據為佐證,去發想和設計各式各樣的服務方案。

內容可以非常多元,包含召開委員會邀請專家學者或服務對象發聲、辦理教育訓練讓相關從業人員具備相關知能、辦理活動、參訪交流、講座、論壇、課程、記者會、拍製影片、錄製歌曲、繪本圖像、劇團演出、市集攤販、歌唱比賽、野餐等各種方式呈現。

舉例的,都是我曾參與過的方案,有些是主辦有些是協助。

這樣的工作內容,其實是一種價值型工作,不像醫生開藥,發燒了吃顆退燒藥,對症下藥馬上立竿見影,而是經過長時間潛移默化,可能也很難佐證有直接因果關係,但有一天會突然發現,這個社會有些集體意識或價值觀改變了。

以前學生時期有體罰,而現在提倡零體罰,早年兒少上新聞是直接曝光,而現在會打上馬賽克,讓社會整體改變和建立新觀念,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達成,也不是立法後就能直接翻轉。

工作的價值雖然很難被看見,但付出的努力絕對不會不見。

生活需求調查-服務對象的樣貌

每四年或每五年依法規要定期辦理生活需求調查,通常是未達公告金額勞務標案,常見委託學校或民調公司辦理,採用電訪或面訪的方式都有看過。

社會行政考科幾乎都和實務扣緊,其中最實用的是行政法,而這項業務和考科中的社會研究法息息相關,會需要討論抽樣方法、樣本代表性、問卷設計等,並且需要依所在轄區特性及社會局處辦理服務方案因地制宜做調整。

調查結果必須公告,有興趣可以去各地方政府官網查詢,可以看見數據下不同群體生活態樣和價值觀念,有助於產出接下來的福利政策和方案規劃,且用數字更能說服主管為什麼要辦某項業務,在寫致詞稿或新聞稿時加入數據也會讓內容更豐富。

不擅長研究法的我會聘請專家學者召開會議協助審查,很多業務尤其是涉及專業知識,像托育行為、建築結構、消防法規等,與其亂做後續發現很多錯誤要補救,不如給予出席費或審查費,借助專業給予意見。

定期召開委員會-跨領域協調和推動

除了生活需求調查可以看見轄區服務對象樣態,委員會的召開也能聽見更多聲音。

依服務對象的不同,有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推動委員會、托育管理委員會、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促進委員會、身心障礙權益保障推動委員會、老人福利推動委員會、性別平等委員會 (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等,委員組成有內派局處首長、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團體代表、服務對象代表等。

工作報告瞭解目前福利政策推展現況,在會議上也會進行許多跨部門協調和合作,社政和衛政、警政、教育等比較常協調和合作。

偶爾也會需要和其他局處協調,但因為局處首長是平行關係,遇到業務權責需釐清時,就需要提到委員會上聽聽委員們的意見,並由位階更高的主席來裁示。

經濟扶助-個案工作的實踐

社會福利重點工作之一,是對於弱勢族群的照顧,最簡單快速的方法就是現金式給付,雖然難以確認補助款確實用在補助對象上,但可以節省人力和時間。

依服務對象不同有不同津貼和救助,像是生育津貼、育兒津貼、托育補助、早療交通補助、醫療補助、兒少生活扶助、弱勢兒少緊急生活扶助、特境家庭扶助、身障生活補助、低收中低收身分等。

熟知自己業務補助內容,並稍微瞭解各項補助申請資格和補助額度,在社會局處民眾電話很多,最常諮詢可以申請什麼補助,通常會在電話裡簡易判斷可以申請什麼樣的補助,然後轉給承辦人。

曾有位生產結束不久的未婚媽媽,通常民眾補助沒過才會衝來辦公室,但這位女士補助有過,找業務承辦人時,情緒高漲,不斷表示她沒有工作沒有後援自己帶嬰兒快撐不下去,為什麼只給她那麼少錢。

雖然有解釋補助額度依法規規定,但沒有太大功效,總感覺有產後憂鬱狀況但不確定,當下提供產後方案和育兒喘息相關服務資訊,並聯繫申請時家訪的社工再關心這位女士。

這案後來有進入訴願程序,但訴願決定後沒有再走行政訴訟,而隔年總清查,這位女士又來了,但情緒明顯平復許多。

她不是來感謝,只是特地來說有去參加產後方案,就走了,看著她明顯好轉的氣色,慶幸自己當初有提供相關資訊。

資源連結是社工的強項,陪伴者更是社工擔任的角色之一,給予同理和協助,陪同案主度過暫時性的危機,雖然當時不是社工身分,而且不提供相關資源也不會怎麼樣,但做了才會發現其實可以很不一樣。

方案設計與評估-支持性服務

在社會局處上班,可以發想方案,但不太能夠自辦活動方案,因為要辦的活動方案太多了,人手不足,所以會用獎補助或標案委託辦理,從執行者變成專案管理者,時常要確認活動執行進度和辦理狀況。

方案是承辦人發揮空間最大的業務。

方案發想和設計會先找出想要解決的問題和需求,接著設定目標,再來設計達成目標的方法,最後是成效評估。

尋找問題的方法有兩種,一是從生活需求調查報告取得普遍大眾都有的問題,二是從工作經驗發現少數人有的特定問題,只要問題和需求存在,不會因為人數多寡而決定誰重要誰不重要

舉例來說,假設婦女生活調查報告發現,多數已婚女性在育兒過程中缺少來自另一半的協助,或是在男性諮詢專線有一定比例諮詢太太不做家務,但因為社會觀感不知道如何向他人訴說,很明顯後者人數一定少於前者,但這兩個都是要解決的問題也確實有需求。

將需求和辦理方式寫進招標規範或計畫內,標案委託或由社福團體報計畫申請獎補助辦理,事前簽計畫、委外執行、到場確認活動辦理狀況、驗收成果、核銷結案,大部分時間是在溝通、協調和文書行政。

機構設立和管理-替代性及補充性照顧

因為有托育、醫療或緊急安置等需求,替代性及補充性照顧機構出現,依服務對象的不同有兒少安置機構、早療機構、托育機構、身障機構、老人機構等。

主要是依據法規設立和營運,地方政府社會局處作為地方主管機關,必須進行設立、輔導、稽查、評鑑等工作內容,機構最難的是管理,一致性標準的建立,查核和輔導的拿捏,政治、專業、利益團體多方角力下,如何堅守崗位。

不管是什麼業務,以人身安全為最優先原則,撇除保護議題和管理難度,其實去機構很有趣,有個同事超喜歡去身障機構,和每位大朋友互動,獲得工作快樂的泉源,而我也喜歡到托育機構,看著像小天使般的嬰幼兒,圍繞在自己周遭的氛圍。

結語

曾經一度很迷惘畢業後要不要走社工這條路,在基金會實習對於高工時卻步,在社福中心上班對於高壓力痛苦,最重要的是薪水只有三萬多,連用金錢說服自己再努力一下的動力都沒有。

要不是考上社會行政,覺得放棄很可惜,想說試試看,才發現機構、社會局處業務很有意思,社會工作其實很有趣。

非常推薦想考社會行政或公職社工的人,可以到社會局處工作,一方面是體驗公務員的工作,看看自己的接受程度,另一方面是社會行政和公職社工的考試科目,和實務工作息息相關。

手繪畫像手繪畫像
柔蘋

一位不務正業的社工,曾任社工員、教保員、生輔員,考取社工師和社會行政後,目前為公職生涯邁向第10年的現職人員。

Email:hello@socialwork.id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