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助人工作這條路

社工.自我探索.公職

民政課教育業務,久違的中輟生家訪

民政課教育業務,久違的中輟生家訪

教育業務前前後後做了將近一年,在少子化明顯的鄉下,教育業務量相對較小,包含國民教育及社會教育,辦理新生入學、強迫入學、語文競賽、兒童節、模範生、畢業生表揚等工作。

強迫入學

國民教育業務主要針對六歲至十五歲之適齡國民,法源依據為強迫入學條例

召開強迫入學委員會

成立強迫入學委員會,每年召開會議兩次,不定期辦理宣導,在會議上報告強迫入學執行成效及追蹤適齡國民就學情形,並依中輟生狀況召開個案研討或辦理研習課程,定期參加地方政府召開之強迫入學暨中輟學生會議。

學區劃分與新生入學

學區劃分依據國民教育法訂定劃分原則及分發入學規定,所在鄉下已經好久好久沒有變動過學區。

六歲應就讀國小,每年約在3月至6月期間,依地方政府通知之基準日,由戶政事務所造冊,公所依據名冊製作入學通知單,大部分公所是掛號郵寄,所在公所是請村里幹事轉發新生家長,並同時提供學校名單以利後續追蹤未入學新生。

入學後如有戶籍變動,戶政事務所會每月通知遷入適齡兒童名冊,再轉知學校追蹤學童就學情形,在造冊基準日前,會有一批希望就讀明星學區而遷戶籍的學童,但因為學校招生名額有限,時間一過,又有一批遷出回原戶籍。

家訪勸告入學或復學

應入學而未入學、已入學而中途輟學或長期缺課之學童,學校會通報強迫入學委員會,先家訪勸告入學、復學,再書面警告限期入學、復學,如果仍未到校上課,就是處罰鍰至入學、復學為止,不繳罰鍰就移送法院強制執行,一連串的行政程序。

畢業第一年當社工,我就頗為排斥家訪,後來七年多不是在機構和個案一起工作,就是做間接服務辦理活動方案補助為主,久違的家訪充滿了陌生,找不到路的茫然,被狗吠追的刺激,案家昏暗的光線與人影,睽違八年,彷彿又回到當初那個初出茅廬的懵懂時期。

辦理業務約一年期間,總共三名通報中輟學生,相較於人口密集地區,真的是少得不可思議。

第一次家訪是和學校專輔人員一同進行,先在案家附近會同討論學生家庭狀況,釐清公所的職責,進入案家後就開始專輔人員關懷學生狀況,公所表明對於未就學的規定,一個黑臉一個白臉一搭一唱結束家訪,第一位中輟生很順利隔天就回到學校上課復學。

第二位中輟生,學校通報中輟的隔週便通報復學,雖然已經到校上課,還是約了家長時間,和村里幹事一同前往家訪關懷,原來是因為家裡務農,農忙採收需要人手協助,於是讓孩子幫忙田裡工作沒有去上課,我沒有想過會是這樣的原因。

第三位中輟生的原因就比較複雜,同時有社福中心社工在案服務,家訪電訪數次勸告入學,學生依然維持著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時不時就不去學校,未穩定就學,參加聯繫會議與數個網絡單位討論輔導策略效果不彰,後來長期未到校上課,開立勸止書進行後續行政流程。

觀察鄰近公所,發現學生雖然不會按時去學校,但會按時到公所繳罰鍰。

語文競賽

相對喜歡上半年的教育業務,除了重點項目語文競賽,還有慣例準備兒童節、模範生、畢業生等禮物,單位給承辦人一定工作彈性,相較於便當袋、環保餐具和背包等,我更喜歡色鉛筆和STEAM玩具,但這一年選擇的禮物被有小孩的同事吐槽到不行。

前置作業準備周全

先由學校進行初賽(校內選拔賽),接著是公所辦理複賽(鄉鎮市區賽),但看了其他縣市計畫,好像不是每個公所都有辦理複賽,有些是初賽後直接分區賽,而分區賽、縣市賽、全國賽基本上和公所無關。

語文競賽前置作業頗多,幸好歷年有很多資料可以參考,一邊思考有沒有可以改良精進的部分,一邊按部就班照期程進行,每個公所作法不同,所在單位當天比賽公告成績頒獎,但也有單位比賽和公佈成績頒獎不同天,因為各公所皆有辦理,所以能詢問請教的前輩很多。

地方政府訂定計畫後,便開始與時間賽跑,首先是召集學校開會討論辦理時間、說明競賽方式及訂定報名表繳交時限等細節,接著聘任具有語文競賽相關專長的評審,敲定主管和評審時間、借用場地、通知當天擔任工作人員的同事、聘任委員出題等。

接著就是印試卷、答案、計時表、評分表、成績總表、名次統整表、注意事項(評審、競賽員、工作人員)、籤號、流程表、獎狀獎品、設計表格自動排名減輕計分組工作負擔等。

事前準備越周全,相信競賽流程就越順利。

競賽當天突發狀況

改良了一些作法,以為萬無一失,結果語文競賽當天還是充滿各種狀況。

最扯的是當天早上8點檢調單位突襲,要查我以前經手過一陣子的案件,詢問能否明天再配合提供資料,得到一個立刻、現在、馬上就要的答案,雖然已經離開辦理該業務很久一段時間,還是無奈笑笑地配合回答。

已經提前場佈還沒做最終確認,只好趕快打電話求救同事(業務前手)並說明狀況,接著就被帶到政風室,開始一問一答。

同事們都做好我會被帶走,要在沒有主要承辦人情形下辦理語文競賽的最壞打算,幸好,兩個小時後我便回歸繼續辦理語文競賽,果然是一回生二回熟,相較第一次被詢問更能淡定回答,但這種事還是少經歷為妙。

發自內心的感慨,有些業務就是歷史共業需要玩踩地雷,就看在哪一位承辦人手上爆炸。

活動順利圓滿落幕

準備開始語文競賽,可從最一開始的簽到就出師不利,學校簽到經詢問後才說一名學生棄賽,緊急通知各組人員減少一名競賽員。

還有簽到處核對身分直接崩潰的競賽員,只因指導老師報名錯比賽項目,花費長時間練習準備的都是朗讀,結果當天才知道自己被報名演說,著急到眼眶泛紅語帶哭音。

值得慶幸的是,同事們都非常資深,擔任語文競賽工作人員資歷還比我這個只當不到一年的菜鳥承辦人厲害地多,競賽開始後,各司其職有條不紊地進行,就算偶有突發狀況也能迅速反應。

語文競賽辦理前兩個月就開始反覆確認準備的我,擔心根本是多餘的。

有嶄露自信明顯表現優異的學生,也有演說忘詞只好抓頭尬笑待在台上直到響鈴為止的學生,更不可思議的是,報名錯比賽項目的那位學生最後得了第二名,這是什麼最新的欺敵策略嗎?

頒獎環節,被這群青澀的學生笑著說謝謝老師,雖然不是老師,可這群孩子真可愛。

工作感想

教育業務就樣本數不多的觀察下,發現家裡有小孩的同事,都很喜歡這項業務,例行性事務比重高,法規規範下裁量空間不大,只是因為我從以前當社工時期就不喜歡家訪,每當學校通報中輟就有些掙扎,幸好鄉下案量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