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助人工作這條路

社工.自我探索.公職

推動多元性別友善LGBTI+

推動多元性別友善LGBTI+

較常聽到的多元性別認同,採用歐盟五大族群分類,分別為女同性戀者(Lesbian)、男同性戀者(Gay)、雙性戀者(Bisexual)、跨性別者(Transgender)、雙性人(Intersex),包含其他非順性別異性戀認同等便成為LGBTI+。

多元性別處境

我國多元性別(LGBTI)者生活狀況調查

依據行政院112年度委託社團法人台灣彩虹平權大平台協會「我國多元性別(LGBTI)者生活狀況調查」研究案(計畫編號:S1101013A),調查結果可以發現下列情形:

出櫃對象依序為伴侶或配偶、兄弟姊妹、母親、父親、朋友。

多元性別族群認為減少歧視最有感的部分是在「法律或政策上的改變」,不管是在直接歧視法條修正或刪除,或是通過施行「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臺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可以合法結婚的國家。

然而歧視依然出現在生活之中,在臺灣,歧視最常發生場域依序是原生家庭、工作職場及同儕團體

但與國際不同的是,多元性別者對於環境有安全感,很少因為擔心遭受歧視而避免在公眾場合有親密互動,反而對於親人有較高度迴避,最經常避免的場域是「我家附近」。

同性結婚及終止結婚

108年5月24日起已可辦理同性結婚登記,行政院重要性別統計資料庫可以查到108年以來相同性別結婚及終止結婚對數。

數據顯示108年通過施行之同性登記對數最多,108至110年呈遞減,不分性別的終止結婚率差不多。

同性結婚登記的人數男同性戀者低於女同性戀者,可能原因為社會傳統價值觀對於男性和女性的期待不同,男同性戀者尤其受到傳統傳宗接代觀念影響。


男性111110109108合計
結婚6995366729312,838
終止結婚15812610050434
終止結婚率22.6%23.5%14.9%5.4%15.3%
女性111110109108合計
結婚1,7941,3231,7122,0136,842
終止結婚455381272601,168
終止結婚率25.4%28.8%15.9%3%17.1%

推動多元性別友善

進入社區宣導多元性別

不管是研究數據或是實務現場,常看見多元性別的衝突發生在原生家庭,也許是因為待在家庭的時間多於職場或校園。

因此如何讓家庭接納多元性別,尤其是讓相對保守的長輩認識多元性別,便是推動的重點。

在社會局處時,為了讓多元性別概念進入家庭,同事認為有些說不出口的話,透過影像更容易傳達,他要進入社區,讓社區長輩了解什麼是多元性別和不同性傾向。

內部討論報告後,決定除了少部分在電影院、婦女館/婦幼館、演藝廳等正式場地外,大部分場次將安排深入社區宣導多元性別,為了讓更多人參與,選擇利用假日和晚上播放有關多元性別的電影。

一直都很敬佩這位很有想法的同事,只要是對的事情,只要是能夠讓社會變得更好的事情,他就會全力以赴,我無法想像怎麼撼動長輩的傳統觀念,甚至無法想像要怎麼讓社區同意進去播放這類型電影。

辦理幾場次後,發現深入社區並進入家庭真的有發揮影響力,但也必須承認,遭到了不小的反彈,汙名與歧視無所不在,不只一次接到陳情,甚至是在電話中破口大罵,認為政府在洗腦人民,同性喜歡就是不正常的事情。

實務上,政策或計畫的訂定過程,很難做到理性模式,即完全掌握充分資訊並不受其他因素影響而產出政策並執行;絕大多數情形是邊做邊調整的漸進模式,甚至是地方首長、民意代表及利益團體多方角力下而成的政治模式。

業務後來被重視並獲得支持,常是因為外部力量推動

長輩的真實反應

地方政府活動和會議很多,主管沒有辦法每一次都親自到場,所以承辦人常需要獨自撐全場,不管是活動開場、主持、控場、會議代表發言等。

因為播放場次在假日和晚上時間,除了主管和承辦人外,也動員科室內其他人力。

記得有一場社區場次,播放有關同性戀議題電影,那場電影邀請了男性與談人,該與談人性傾向是同性但沒有讓民眾知道。

電影結束詢問社區長輩有沒有問題或想要分享時,一位婆婆拿起麥克風,用尖銳的話語問道:「我想請問主持人,男生為什麼會喜歡男生?是不是腦袋有病?需不需要帶去看精神科?」。

一旁的與談人瞬間紅了眼眶。

面對足以當自己媽媽年紀的女性,同事以他同樣身為家長的身分表示:「我們做父母都會擔心孩子,擔心他和別人不一樣會被欺負,但正因為是自己的孩子,不管他是什麼樣子,只要孩子過得幸福就好了。」。

現場有些長輩默默掉起眼淚。

長輩的抗拒有時是源自於擔心,擔心自己的孩子和社會期待不一樣,會不會發生什麼事情,會不會像電影主角一樣必須面對許多苛責和挑戰,但說出口的話語卻傷了家人的心。

不得不面對的衝突

演藝廳辦理的場次不像社區是以在地長輩為主要族群,採自由線上報名,因此,挑選的電影主題會較具挑戰性。

意願報名參加觀看的年齡層相較社區場次年輕許多,大約落在青壯年,觀眾中也有能夠很明顯看出是跨性別者,但人數不多。

電影結束後的映後座談,在發問和討論的過程也相對平和,較少有情緒性或強烈言語。

某一場次電影主角是跨性別者,映後分享時,一名中年女性舉起手拿起麥克風分享:「我有認識一個這樣的人,他是我二哥,爸媽發現他化妝和穿女裝的時候非常生氣,很不能諒解,一個好好的大男人為什麼要做出這種事,直到現在都拒絕跟我哥說話。

我今天會來這裡,其實是因為我想要多瞭解哥哥一點。

有些人害怕衝突,選擇不結婚將秘密深藏心底,卻沒想到意外來得措手不及。

當下既佩服又感謝這名女士願意在公眾場合分享,為了瞭解哥哥而來參加,這句話一定有鼓舞到現場其他人。

在社福領域工作多年,遇見的人事物,有時候我會想著,對於不一樣的事物和想法,如果社會能夠更友善,如果有更多人願意嘗試去瞭解,就算最後不理解也能接納,有些人的人生可能會因此變得不一樣,甚至有些憾事便不會發生。

結語

平等追求的是什麼,我想是種資格、服務或資源的可及性,站在同樣的立足點,以及知道有哪些選擇,不管選擇或是不選擇都是一種選擇。

擁有能夠選擇的自由,其實是件幸福的事情